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15 林非凡的日常 (第3/3页)
你就成巨星了,它和电影咖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电视剧是不用花钱看的,电影是要花钱看的,一个有成本,一个没有成本。 于浩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别看那些个粉丝不停叫好,小迷妹们哭啊喊啊的在贴吧,微博不停刷着什么老公是我的,艹我之类的.... 这都是嘴炮!! 真让她们真金白银的掏钱去买电影票,有没有?当然有,但那是少数,大部分都是嘴巴上喜欢而已,无条件支持的铁粉也有,但就更不多了。 这不是胡说八道,这是市场千锤百炼出来的教训! 人啊,其实都是很现实的。 在没有成本的时候,看了也就看了,当有成本的时候,还愿意付费去看,那才能证明一个演员的真正商业价值! 比如道明和国立,这两位绝对是让人敬仰的艺术家吧,而两位老师都是典型的“电视咖”。电视剧红透半边天,但票房号召力,真的都…… 一般般吧。 翻看俩人的电影作品,没有一部是票房爆款,两位老师虽然德艺双馨,但真的不是什么电影咖。 作为一个演员在电影上的商业价值是什么? 就是在一部电影的演员表里有他的名字,你就肯愿意花钱买票去看这部片子。这个才是真金白银的实力,货真价实的票房号召力。 像后世的黄博就是明晃晃的例子,制作领域有句戏言“黄博出场自带两亿票房”。 牛不牛叉? 这岂止是牛叉那么简单! 于浩之前的《夜店》虽然是票房黑马,妥妥的爆款,但与其说他和杨蜜是主演,不如说是徐争,张嘉艺,黄博才是主角,是扛起票房的主要因素。他和杨蜜换了谁都一样能成功,可是你换掉他们三人就不一定了。 于浩现在的状态算是火爆荧屏了吧,即使再来一部爆款电视剧让他火上加火,攀上一线。可要是等《疯狂的赛车》年末上映后,屏弃其它场外因素影响,你把他和黄博摆在一起,让投资人选,肯定是选黄博当主角,于浩只能给他配戏。 因为于浩不是电影咖,而只是电视咖。 投资人没有一个是傻瓜,在没有证明自身票房号召力的前提下,谁会去承担这种风险,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电影这玩意儿可是个瓷器,一不小心就是鸡飞蛋打,毛都不剩,真亏到姥姥家找谁去哭? 这就是在电影上证明自己和没证明自己的区别。 这也是于浩一直迟迟没有向电影圈发展的主要因素,沉淀不够,自身根基不牢靠,电影圈水又深,冒冒失失的闯进去,他怕没证明自己,反而一不小心被淹死。 再就是很多剧本题材和角色不合适,像《人在囧途》《疯狂的赛车》这种,把徐争或者黄博换成于浩,那不就太违和了? 而适合于浩的,票房高的好剧本,现在拿出来也不一定火,毕竟你得看和不合时宜,眼下的电影市场又极其有限,纯粹是浪费。 即使好东西再多,也禁不住随意糟蹋啊。 《听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于浩搜肠刮肚,费劲巴力的才抄出这么部适合他和杨蜜的作品,一个是可以用来试探市场,其次可以蹭奥运会热度,毕竟这部作品也算是跟奥运会挂边,残奥也奥麽! 老实说,这两部电影都不错,于浩既然做了,就尽力做到最好。 首先钱这方面,不用担心,都是小成本,随意加码也高不到哪里去。 其次是人员,于浩在制作领域现在不大不小也是个人物了,宁号,徐争等人手里又都有一帮小兄弟,功力扎实,价格实惠,来之便战,战之...胜不胜就要看结果了...... 至于最重要的发行渠道,有大光线在,这都不是事儿。 当然这些不用于浩操心,否则他还不心塞致死。他需要做的就是演好角色,拉拉关系,剩下的交给别人来搞就好。 他已经安排小欧找专门教授手语的老师,等他和杨蜜忙完手头的两部电视剧,就开始正式培训。 。。。。。。 PS:【首页强推】了,请平时懒得动手的老铁们,这段时间,高抬贵手,帮忙投下推荐票,点下收藏。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