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标准 (第1/2页)
谈到科考,对于周道登而言,想到的是它的历史,相应的演变历程;而对崇祯来讲,却不仅于此,想到的还有后世的种种考试,几乎十之八九都是采取的分数制,而非像现在这般,文章的好坏,答题的正确与否,多凭某个人或某极少部分人的观感,缺少一定的衡量标准。 最为关键的是,即便是这个衡量标准,也是参考着儒家学说。 确切的来讲,就算通篇文章有大半不错,只要有一小部分不足,哪怕那个人再如何的优秀,哪怕再如何的惊才艳艳,最终也只能名落孙山。 所以说,在这一刻,思维最为活跃和跳脱的时候,崇祯又有了新的想法,准备在大明的科考制度中引入分数制,使得生员与官员的选拔,更加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简而言之,就是可以量产生员和官员。 无疑,科举制度的微调,增加明法和明算作为考题中的其中两个,为分数制的提出,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绝佳契机。 毕竟,如果进行类比的话,那些八股文就等于后世的作文,只是所占的分值更大而已;明法和明算的存在,就使得考题更容易设置出填空题、分析题,甚至于是选择题。 如此一来的话,在考完试之后,使得考生试卷的批阅环境,就显得更加的公平,能够将整张试卷的优秀与否,进行量化,不必因为某一处或某一小部分的不足,而要白白等上一年,白白浪费光阴。 “周阁老,先等一下~” 想到这里,崇祯挥手打断了还在滔滔不绝的周道登,看到对方兴奋的神情中多了几分不解,进而面露和煦笑容,缓缓说道:“周阁老,在微调之后的科举制度之中,你觉得引入分数制如何?” “分——数——制——” 周道登那满含岁月沧桑的额头微皱,犹如喃喃自语一般,近乎于是一字一顿地默念了三个字,声音很轻,脸上的不解之色愈发的浓郁,不等崇祯开口解释,进而连连问道:“皇上,那是什么?分数制是什么意思?” “呃——” 不管是周道登这种疑惑的表现,还是连续的几句问话,都使得崇祯为之错愕了一下,转瞬又清醒了过来,这才意识到,不管是自己的说话方式,问题提出的太过突兀,还是分数制乃是后世的一个考试机制,即便再如何的聪明绝顶,周道登这个古代人也不可能弄明白它的意思。 毕竟,真正的分数制直到清朝后期才有,还是在西方。 尽管华夏也有分数制的出现,比如几成几成的、十之八九之类的,但是,那都太过粗糙,太过于原始,也太过于局限化,又如何能够拓展这些古人的视野? 何况,还只是这么一说,只是说出了一个名字而已。 “咳——咳——” 意识到自己再次发呆了,也是在这个时候,周道登刚想要开口呼唤,崇祯却是干咳了两声,略微拉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