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来自北方的狼_5 三国的计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 三国的计策 (第2/2页)

想到三国时期的一个案例,那次也是逃,但,逃方有马。

    那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

    当时吕蒙跟随周瑜、程普等人大破曹操。不久,周瑜欲夺取江陵,吕蒙献策,劝周瑜派三百人用柴禾把本来险峻的山路截断,当敌人逃跑时,他们就可获得敌人的马匹。

    马匹在平坦无阻的道路上可以驰骋,但在布满柴禾的道路上,肯定会一筹莫展的——马蹄踏上柴禾,柴禾就弹翘起来,打在马腿上,马不惊厥,还能正常走吗?

    周瑜采纳了吕蒙的建议,亲率主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

    曹军乘夜逃走,途经铺满木柴的险路,马不能前行,咴咴地跳脚。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周瑜、吕蒙驱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三百匹,军威大振。

    ——鲜北就是想要用吕蒙的“木柴阻路”之计,反其道而行之,阻止亥里驾着追峰车,追他们。单骑的马,走在铺有柴禾的道路上,不走,那三匹马的马车同样是不会走的。

    但是,这条铺柴的路,要铺的很远,否则,亥里得派他那十几个随从清除路中的柴禾,再行追逃。让他不知我们铺出去柴禾有多远,放弃清障再追的企图。

    鲜北想了想,用两个手掌围起了嘴巴,形成一个喇叭筒,向山下喊着“黄灿”的名字。

    黄灿,就是他的玩伴,他偷杏给他打眼的那个小子。这小子年龄最小,也最机灵,让他站在这里,监视着亥里何时归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自己和他们一起去打柴,连着布置接下来的举动,岂不一举两得?

    黄灿呼哧呼哧地跑上来,问鲜北,“北兄,叫我干什么?”

    鲜北就把自己的意图当黄灿说了,黄灿应声,鲜北走下来,黄灿走上鲜北原来站的位置,那里最高,可以瞭望出很远。

    黄灿对鲜北说,“你放心吧北兄,这任务交给我没跑!”

    鲜北说,“精神点儿,把你‘打眼儿’的精神头拿出来,可不敢有半点儿疏忽。”

    黄灿一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

    鲜北指着他笑道,“从小我就没看错你。”

    鲜北走下去,和大家一起捡柴禾。到天黑,他们每个人捡了四五捆,鲜北让他们把柴禾放到那条路边的草丛中,隐蔽着放起来。抬起头,看看山顶上黄灿瞭望的剪影,拢起了嘴围大喊着,“收队!”

    他看看那些人不懂“收队”这个词,就以手势助语言,说,“回去吧,今天就到这了!”

    鲜北心里想:要时时提醒自己:现在是和两千四百四十一年前的人们交流。虽然我们的语言、文字一直是有序传承,但,毕竟有年代差,我熟悉他们,和他们熟悉我,都需要一个过程。他们不熟悉我说的新词,好在口语上差不差的,都可以交流。

    鲜东他们仨,把帐篷里能便宜带走,眼时又可不用的都捆扎起来,随时准备拿上就走。把这一切准备好了,鲜东留下慕彤做饭,他和鲜西就去捡柴禾了,所以,他们回来,热气腾腾饭食都做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