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神秘的骆河村 (第1/2页)
向北跟罗方伊在饭馆道别后,决定步行去骆河村。 对于农民而言,冬季是一年当中最为清闲的季节,男女老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拿着小板凳或倚坐在墙根,闲拉呱晒太阳打麻将,享受这难得的农闲时光。 在这里,向北看到的是另一幅景象。初冬的骆河村,一眼望去尽是低矮的平房满地的枯叶没有规则伸展着的枝杈和望不到尽头的乡间小道。 从村口往里走,是一条两米多宽的乡村柏油路,时不时还会看到堆积在道路两旁的大大小小的麦垛,那是今年秋收后积攒的麦秆,看上去还有些蓬松,散发着麦香味儿。偶尔也会有几个村民围坐一起,低声细语。向北打量他们,对方也打量他。 “可能因为自己是陌生人吧。”向北心里嘀咕,自己背着包,戴着眼镜,一看就不是本村的。但话又说回来,现在的社会治安这么好,这会儿又是大白天,即便是在农村,一个外地人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向北没心思多想,继续往里走。干记者这一行年头久了,不仅要会想会写,还要会看。所谓会看,就是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对方的形象衣着谈吐气质,判断他是不是你想要找的采访对象。简单来说,如果你的新闻稿是关于农民,自然不要采访学生;如果是关于教育,自然不能采访农民;如果是关于政策反响,自然是要采访到与政策相关的人员。再具体一点,哪个农民学生表达能力更好能说到点子上,全靠记者多年的采访经验去判断。 这次只身闯骆河,他要找一个容易相处思路清晰的村民作为突破口。 向北朝着村子中心走着,停在村口的一辆黑色suv忽然启动了。对方没有加速行驶,而是慢慢跟着自己,始终保持两三米的距离。 向北顿时警觉起来。 他想干吗?难不成是在跟踪我?向北心里打鼓。 走了几十米之后,这车依旧在后边跟着,看来这车的确是在跟踪自己。该不会有危险吧?管他呢!这些年什么危险没遇到过?!向北在心里给自己提劲儿。 也难怪,一个记者从业一二十年,即便不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但是如果没有遇到过艰难险阻,算不上是合格的记者。至少有一点,人家求你去做采访报道,跟你主动要求采访,其待遇是截然不同的。 就拿向北来说,一些正面报道自然没得说,不但采访难度小,采访单位还会尽量提供周到的服务,比如交通住宿采访安排等等,刚开始工作那几年,还能经常收到红包——权利人称之为“车马费”。但如果是监督报道,则是另外一番经历:采访被拒自不必说——记者要用尽十八般武艺旁敲侧击明察暗访拿到线索和素材,有时也不乏被人当面或者电话恐吓。向北遇到最危险的一次,是在采访一个制造销售假农药的工厂时,被对方锁在警卫室里五六个小时,最后警方赶到才得以解救。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