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明君_第五十一章 流民南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流民南下 (第1/2页)

    “蔡少保觉得应如何应对城外流民?”赵桓想知道这帮文臣的想法。

    蔡攸摇了摇头,说道:“民受朝廷恩惠,应当死于王事,贪生怕死之徒,救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赵桓算是彻底理解了,什么叫做精致利己主义。感情死的不是你啊!他心中刚刚升起一点这货还蛮有才的想法,彻底消失不见。

    种师道一言不发,李纲要说的说完了,蔡攸的主意有用不到,事儿转了一圈,还是要赵桓拿注意。

    这是说到底,还是钱粮的问题,现在国库没钱,只能皇帝想办法了。

    赵桓思忖了片刻说道:“不如这样,让流民进城之后,先洗漱一番,毕竟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恐怕会有瘟疫。”

    “李纲,让流民在军器监帮工,每做一天工,就给一天的口粮。如果无所事事,恐生事端。国难危机,帮工亦可缓解一些匠作的疲劳。具体的事务,孙博负责吧。”孙博是个想把事做好的人,忙起来,就不会考虑郭京这种迷信的事了。

    李纲想了想说道:“以工代赈?是不是仅限制与军器监?”

    赵桓一愣,以工代赈的这个思路来源于他浅薄的历史观,他也不想这些流民闲着。

    他只知道一个罗斯福在二战前夕干过这事,对于恢复国民经济效果很强。

    只是李纲这么一问,他开始认真考虑这个事。

    大宋流民怎么可能仅仅是汴京城下这一小撮?

    金人南下的结果,战争的创伤,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愈合?

    李纲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战争获胜,如何恢复战争的创伤,现在已经可以考虑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赵桓觉得自己有点膨胀了,金国还在自己门口,伺机而动,自己就考虑起来战后各种事务了。主要是金兵很难攻下汴京。

    对方总是要走的,黄河解冻的那一天,他这只军队只会被全军覆灭。

    “建个专门的工赈监吧,孙博暂任同知……工赈监少监,既然军器监有活,就让流民在军器监做工,如果城防上需要,也可以让流民上城墙修复城防,搬运军器。”赵桓下了令。

    算是把这事确定下来。

    只不过执行人是孙博,手下之人如何安排,是否贪腐,自然有皇城司的察子盯着。这也是他喊沈从来的目的。

    “同知?”蔡攸小声自言自语了一声,还是被赵桓听到了!

    盲生啊!你发现了华点啊!

    赵桓不得不感慨,这老狐狸的鼻子就是灵敏,自己就是说漏了嘴,这货直接就听出来了。

    同知这词,一般不会用监一级,少府监少监,军器监少监,将作监少监,都是少监。

    这个工赈监不应该称呼同知。

    他意识到不对头的时候,就及时改口,还是被老狐狸蔡攸看了出来。

    工赈监在战后重建中,一定会不断的扩大,到那时,怎么可能仅仅是个少监一级的官?肯定会升迁。

    蔡攸羡慕的看了一眼孙博。

    这个傻乎乎的人,真是傻人有傻福。

    因为办事认真就委以重任,只要不做错事,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即使未来的工赈使是李纲或者宗泽一类的人,这个孙博,也是简在帝心,平步青云了。

    种师道李纲也深知新帝这句口误露出的风向,他们都看着孙博,只有孙博一脸懵的看着左右,不明所以。

    自己接了个苦差事,为什么他们都如此的羡慕?

    “李纲,我们去城墙上看看这些流民吧。”赵桓起身,换了常服,沈从带着一队亲从官护卫着赵桓。

    一行人向着戴楼门出发,戴楼门虽然紧邻陈州门,但是护城河未被填埋,与陈州门不是一个方向。

    流民从这个方向来,多数都集中在这个方向上。

    赵桓登上了城楼,在五凤城楼下,看着远处三五十个成为一团的流民报团取暖。

    正如他猜测的那样,这些流民失去了所有,他们没有任何价值。

    身无长物、衣衫褴褛的女子紧紧的抱着自己孩子,但是依然抵不过呼啸的大风和刚刚降雪的天气,被冻的瑟瑟发抖。

    女子的眼神中充斥着绝望惶恐和不安,看着孩子却无比的温情。

    孩子脏兮兮的小脸上,只能看到牙口,浑浊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